\

结合eHR系统从四方面避免“提前7分钟下班车祸死亡被认定工伤”的情况发生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0日 分类 :万古发现 文字来源:万古科技

8月20日,一则工伤认定的案例突然在某平台发酵并引起了广泛的分享和讨论,老编观摩了一下。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员工提前7分钟下班车祸死亡被认定工伤,很多企业可能觉得员工提前下班都违规了,为什么出了事故还需要企业去承担工伤认定的事情。这也是这个案件引起关注的要点之一。关于员工不符合企业规章的错误行为的认定,如果没有及时执行惩罚,是否就可以成为默许?那么企业如果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否可以好好利用系统的帮助,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呢?于是老编尝试着分析这个案件争议焦点,看看该案件的审判结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能造成哪些影响,也会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一些建议。同时还希望基于万古科技的eHR系统研究一下在这个过程中,HR软件系统到底可以提供哪些帮助,欢迎大家参考。


eHR系统防止没必要的工伤认定的解决方案


关于本案的回顾与争议焦点分析

2023年8月23日17时53分,某电子公司(以下均以企业A指代)员工L先生下班打卡后驾车离开厂区,7分钟后在距离公司3公里的路口遭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交警部门认定L先生对事故无主要责任。企业A以“规定下午6点下班,L先生提前7分钟属于私自早退”为由反对认定为工伤。但人社局调查发现,L先生半年内的下班时间始终在17时50分至18时之间,企业A从未对此提出警告或处罚。最终,人社局认定L先生为因工死亡,两级法院均维持了这一结论。


这起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员工提前7分钟下班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时间范围内。企业A坚持认为早退行为违反制度,不能算正常下班。然而调查发现,L先生自2023年2月入职后,长期在17时50分至18时之间下班,公司从未对此采取任何管理措施。这种默许行为形成了事实上的弹性下班时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第六条进一步明确:“职工以上下班为目的、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之间的合理路线,视为上下班途中”。


所以,法院判决支持工伤认定的理由有两个关键因素: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尽管企业A规定18时下班,但长期形成的“17时50分至18时”常规下班时段已被单位默许,17时53分显然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同时,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均在L先生从公司返回住所的常规路线上,符合“上下班途中”的要求。这个判决体现了司法实践中对“合理时间”较为宽泛的解释,强调了用人单位管理责任与员工权益保护的平衡。其他的争论点,老编也归纳在下图内了;


提前7分钟下班车祸死亡被认定工伤事件的关注要点


该案件的审判结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能影响及建议

1、凸显了制度和执行一致的重要性

公司有制度却未执行,长期默许形成了事实上的惯例,这在劳动争议中往往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处理方式:将制度制定与宣导执行到位,确保考勤、休假等规章制度内容合法、程序民主,并已向员工公示。明确“上下班时间”及“弹性幅度”,如有弹性工作需求,最好通过制度明确规则和底线。


2、揭示了考勤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企业需要明确制度规定与实际执行的关系,对长期存在的“弹性”或偏差行为及时做出反应。


处理方式:严格规范考勤制度的执行,并及时纠偏。而且无比关注制度执行需要要公平、一致,对任何员工的违规行为都应依照制度采取相同的处理措施,避免选择性执法。而且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员工的“习惯性”偏差,不能长期视而不见。


3、强调了企业管理中“默许”可能导致的风险

企业长期不对违规行为提出异议,可能被视为对原制度的变更或形成新的惯例。


处理方式:建议及时优化用工管理的流程,比如规范加班的审批流程,强调“未经审批的加班可能不被认可”。并利用eHR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管理,设置停工留薪期到期提醒、返岗通知发送与留存等功能。


4、需要重视工伤风险的预防管理。

健全工伤认定申报流程、规范用工管理记录保存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处理方式:需要及时加强工伤风险的预防与应对培训,针对管理者、HR及相关岗位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知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认定流程和单位责任。一旦发生意外,积极配合员工家属进行工伤认定申报。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本案相关问题

1、强制规范考勤与制度的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清晰记录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并设置异常考勤自动提醒功能。如果公司规定6点下班,系统可以对早于这个时间的打卡行为设置预警,帮助管理者及时关注异常情况。也可设置当迟到或者早退的次数达到设定数目时,及时给与预警提醒。


2、优化员工工伤事故的应对流程

eHR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工伤申报流程,当员工发生意外后,可以引导HR一步步操作,避免遗漏关键步骤。系统也可以自动跟踪工伤认定的法定30天申报期限,提前提醒HR,防止超期导致企业需要自行承担费用。


3、强化人事相关数据的追溯与证据留存

HR软件系统可以成为一个集中、可靠的证据库,准确记录员工每日打卡时间、制度签收记录、处理记录和培训记录。在劳动争议中,企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所以平时收集的数据越齐全,对于企业和员工的保护力度会越大,所以主动收集比被动收集掌握的主动权更大。


4、及时推动企业风险的预防与安全文化构建

不少人资系统都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帮助企业识别安全隐患。例如,分析工伤事件多发的部门、时段或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培训。或者通过整合考勤、工伤、劳动合同、社保等模块,实现“数据打通、流程联动、风险预警”,帮助企业将工伤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伤认定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AI预测、区块链存证、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实现针对管理风险的,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帮助企业重新定义组织的韧性,构建可持续的安全生产力体系,这或许是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带给企业的重要价值之一。eHR系统能通过可靠的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快地实现合规、高效、公平的管理目标,避免再出现像本文这样提前7分钟下班车祸死亡被认定工伤的情况。希望本文总结地这些分析和建议,能帮助更多的企业参悟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如果对于本文提及一些和HR软件相关的功能点感兴趣,也欢迎联系万古科技了解详细:400-8048-819。


Top